|
破傷風感染特征與破傷風類毒素(TT)IgG抗體1.菌體介紹 1.1形成芽孢的粗大專性厭氧菌; 1.2革蘭染色陽性 ; 1.3芽孢呈圓形或卵圓形; 1.4直徑大于菌體,位于菌體中央,極端或次極端, 1.5菌體膨大呈梭狀。 2.菌群分布: 2.1家畜和人的糞便中均可含菌, 2.2芽胞狀態分布于自然界; 2.3灰塵、土壤中為常見,在土壤中生存數年之久; 2.4 寄生腐敗物體; 2.5 鐵銹利器 3.抵抗強度(芽孢型破傷風梭菌) 3.1土壤中存活幾十年; 3.2煮沸l-3h才能死亡; 3.3 5%石炭酸經15min; 3.4 5%煤酚皂液經5h; 3.5 10%碘酊、10%漂白粉、30%過氧化氫經10min; 3.63%福爾馬林經24h。 4.感染途徑 4.1 皮膚或黏膜傷口; 4.2 外傷和燒傷; 4.3 不潔接生的新生兒; 4.4 手術器械消毒不嚴。 5.臨床癥狀 5.1外毒素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暫時性功能改變; 5.2全身骨骼肌持續性強直和陣發性痙攣; 5.3重癥患者可發生喉痙攣、窒息、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。 6.防治措施 6.1及時發現傷口和處理傷口; 6.2徹底清除傷口處的痂蓋、膿汁、異物和壞死組織; 6.3局部可用3%過氧化氫溶液沖洗; 6.4 抗毒素的應用,需在皮內過敏實驗陰性方可使用,其目的是中和游離的毒素,所以只在早期有效; 6.5 控制痙攣,注意防治并發癥; 6.6營養支持.抗生素治療,對青霉素、甲硝唑等敏感 。 7.防制措施 2018年根據國內外破傷風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、受傷人群的類型、傷口的暴露情況和免疫預防誤區等的研究達成專家共識,預防破傷風至關重要的措施是良好的傷口處理和免疫接種,是目前唯一可以用疫苗預防的非傳染病。 7.1主動免疫 7.1.1注射TT破傷風類毒素疫苗; 7.1.2成人采用TT基礎免疫通常需注射三次。首次在皮下注射0.5ml,間隔4~8周再注射0.5ml,第2針后6~12個月再注射0.5ml,此三次注射稱為基礎注射,可獲得較為穩定的免疫力。以后每隔5~10年皮下注射TT0.5ml,作為強化注射,可保持足夠的免疫力。具體接種程序參照下圖1 7.1.3 嬰幼兒和兒童遵循我國計劃免疫規范規定的注射時間; 7.1.4創傷暴露后的患者及創傷高危人群如:軍人、警察、軍校和警校等院校在校學生、服刑人員、中學及普通高校大學新生、出國人員(尤其是去非發達國家旅游、工作人員)、建筑工人、野外工程作業人員(石油、電力、鐵路等)、特殊愛好人群(潛水、旅游、戶外攀登等戶外運動愛好者)。 接種程序參照下圖1 圖1
7.2.1 TIG(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) 為TIG(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) 有效預防時間為2一3周左右,只需要注射一次就可以放心了,無需做皮內過敏試驗(價格100元左右); 7.2.2 TAT(馬血清制備的破傷風抗毒素), 破傷風抗毒血清(TAT)是最常用的被動免疫制劑, 2~3天的有效預 防時間,所以有的需要重復注射,需要做皮內過敏試驗; 7.2.3傷后最晚多長時間注射破傷風疫苗有為好呢?原則上要求24小時內必須注射。當有以上外傷的患者應盡早注射破傷風抗毒素,但是不管時間是否已經超過要求的時間,都應注射疫苗來預防,越快越好。 8 如何知曉免疫成功(IgG抗體) 眾所周知,破傷風是目前唯一可以用疫苗預防的非傳染病。檢測人群是否疫苗免疫成功和抵御疾病發生的預見性,特異性IgG抗體濃度含量至關重要。 武漢生命科技根據我國計劃免疫規范規定的免疫成功值和WHO立場文件推薦的IgG抗體最低保護滴度,設計生產的 “國械注準20173403196金標試劑,其操作簡單、只需10ul末梢血,5-10分鐘獲得結果。適應各個人群。為你知曉是否對破傷風梭菌有抗病能力保駕護航。 |